治疗白癜风权威医院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40615/z9plm3l.html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当日,龙德施泰德元帅要求西线德军的装甲部队全力向诺曼底反攻。
6月9日,希特勒也初步同意将装甲部队调往诺曼底。
要知道,盟军登陆初期还不可能占领大港口,单凭登陆滩头的人工港,只能运送12—15个师,其中只有1—2个装甲师,并且还要保障这些部队的粮食、燃油、弹药的补给。
德军虽然只在诺曼底部署了6个师,但在三天里就可以从各地调来25—30个师,最为重要的是希特勒的西线装甲集团也即将赶来。
诺曼底登陆最紧张的时刻。
这时,盟军不仅兵力会处于劣势,而且装甲部队也极为薄弱,就基本没有取胜的可能。
这在意大利战场的安齐奥登陆就出现过这个问题的。如果不是海空军的拼命阻击。美军第6军就差点被德国装甲部队赶下大海。
登陆盟军至少需要两个星期的时间来扩大战果、站稳脚跟。
决策时刻
这时,德国西线情报处长罗恩纳,认为诺曼底登陆这又是盟军的拙劣把戏。
因为他在登陆的奥马哈海滩上发现了两具美军的尸体,尸体上搜出了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的行动计划。
这反而让罗恩纳怀疑,是不是盟军又在搞一次“肉馅计划”。
上一次,德军在意大利西西里岛时,就上了一具死尸的当,以致于德军把防守重点移向了罗德岛,让盟军乘虚攻入了西西里岛。
罗恩纳还从“加宝”等间谍方面获得的情报,认为盟军的真正主攻方向是加莱。
龙德施泰特元帅
德军最高统帅部作战部长约德尔上将也紧急报告,盟军巴顿将军的“第1集团军”还在加莱海岸对岸,并没有向诺曼底移动的迹象。
他们一致认为诺曼底登陆是盟军的佯攻,所以,希特勒在6月9日召开军事会议重新讨论反击计划。
与此同时,美国陆军总参谋长马歇尔上将紧急赶往伦敦,和最高司令部、伦敦情报处的人员一起,几乎是屏息以待德军增援部队的动态。
情况紧急到盟军要所有空军准备轰炸塞纳河上的所有桥梁,包括所有通往诺曼底地区的道路,以防不测。
紧急关头,机要秘书送来的“超级机密”消息:希特勒命令第15集团军返回加莱,西欧其他地区的德军火速增援加莱。
艾森豪威尔等将领开会
一瞬间,所有的人都如释重负。
小人物主导的大计划
对此,最感惊讶的却是一个不起眼的英国军官——约翰·比万中校。
出乎他自己的意料,他自己都没想到布置的这一切,居然如此成功。
约翰·比万是盟军在整个诺曼底行动中情报总负责人。
在诺曼底行动之初。盟军就为此成立了伦敦监督处这个特殊部门。
这个部门集结了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各国情报局的精英,其中负责人就是英国人约翰·比万。
约翰·比万被授予了很大的权力,具体到有多大,现在都很神秘。
伦敦监督处的办公地点就位于英国战时内阁办公室的对面。他所能调动的资源与人力相当庞大,他甚至可以更改罗斯福与丘吉尔的活动安排与讲话稿。
履新之后,比万高效率地拟定了一个“卫士计划”,而且有一整套的子计划为之配套。当时的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看了这个计划,批示“我很喜欢”。
“卫士”计划其实就是要达到两个目的。
第一个目的,就是分散德国在西欧的兵力。
第二个目的,就是让德国以为盟军主攻方向是加莱,而不是诺曼底。
尤其是第二个是核心中的核心。诺曼底登陆的关键,是盟军在登陆2周内,要保证30多万军队上岸,并控制足够大的登陆场才可能赢得这场战役,在此之前必须避免受到德军的强大反击。
要达到这一点,那么,通过“战略欺骗”调动德军成为关键。
诺曼底登陆的示意
三大国合作的假情报
为达到第一个目的。
年1月,比万就当即访问了苏联,与苏联方面达成共识,开始三国的情报配合工作。
于是,就马上传出巴顿将军在英国加莱“放嘴炮”的事件。
巴顿演讲说“战后的世界,将由美国、英国、苏联统治……!”
可是,新闻报道时就漏掉了“苏联”。
于是苏联外交部提出严重抗议。此事闹得沸沸扬扬,巴顿将军因此被指责,还受到处分。
这可是重要的外交事件。在电影《巴顿将军》中有此情节。
然而事实上,当时以英国严格的战时新闻管制,不可能出现如此大的纰漏,而且新闻报道部门并没有受到任何惩罚。这个事件现在看来就是一幕自导自演的把戏。
这一幕,被德国人看到了。重要的是德国人知道了名将巴顿在加莱地区活动。
而盟军真正的地面部队指挥官蒙哥马利。此时却保持隐密,他的一个替身在北非、西班牙等地大张旗鼓地访问。
巴顿
北欧佯攻计划
比万接下来和苏联人又来了一出戏。
英国与苏联计划进攻挪威、瑞典,做出从北部向南攻击德国的假象。
英国在苏格兰爱丁堡建立了空壳的第4集团军群司令部,苏联那边挺配合,也成立了类似的虚假司令部沟通了无线电联系。
德军凭借其出色的无线电侦听和定位技术,很快测出了这个假集团军群司令部的位置,还派出飞机进行轰炸。
英国人还装模作样的搞得特别逼真,对驻苏格兰的部队下发极地地区发动机、火炮、枪械使用手册,甚至到训练使用滑雪板。
摆出一幅在北欧登陆的模样。而且英国广播电台对挪威、瑞典的广播中,要求两国的百姓进行防空准备,并储备食物等生活物资。
要知道挪威、瑞典不仅仅是邻近德国,更是德国军事矿产的主要来源地,这就让希特勒不得不万分小心。
于是,德军在挪威和瑞典就部署了13个师,1个装甲师,以应对盟军的进攻。
这13个师直到战争结束都没离开挪威和瑞典。
德国装甲部队
罗马尼亚调兵事件
紧接着,阴险的比万又开始了进一步的行动。
年,德国东线形势紧张,仆从国罗马尼亚、匈牙利就私下与英美接触,其实这些事情八字还没有一撇。
可是比万故意让新闻部门把这些消息透露出去。
尤其是罗马尼亚可是德国战争命脉石油的主要来源国。
这不得不引起希特勒的万分紧张,希特勒只好从西线调集了3个师到这两国,而匈牙利首相也因此被送入集中营。
这样,第一个目的已经达到,当德军西线的兵力被不断分散之后。
B-24战略轰炸罗马尼亚普罗斯特油田
就使得德国面临一个重要问题,德军不可能对法国海岸进行普遍防御,只能是重点防御。
这就要弄明白盟军的登陆主攻方向,这是德国情报部门最重要的任务。
如何让德国人相信是加莱?
此时,比万又开始精心策划第二个目标的行动,就是如何让德国人相信主攻方向是加莱、而不是诺曼底。
这个战略欺骗行动就很庞大了。
首先在明面上就要让德国人感觉到加莱很危险。
盟军在登陆前,针对西欧进行了三个月的狂轰烂轰。
而对法国海岸阵地的轰炸则是有意安排的:即每轰炸一次诺曼底,就要在加莱地区轰炸两次。
这种投弹量是相当大的,但是却造成迷惑的假象,似乎加莱才是重点。
假集团军群
这还只是表面工作。
在英格兰东南部地区,比万又策划了一个“水银计划”。
虚构番号为美国第1集团军群的部队,下辖40个师的兵力,巴顿为司令官。
情报部门组织了多报务员队伍,像模像样的伪装成集团军的通讯架构,模拟从军级、师级、一直到营一级的各级无线电通讯,都严格按照同级别单位的日常通讯量进行联络,并在加莱对面的多佛尔设立假司令部,使用大功率电台与各下属部队联系。
德国人的无线电侦听,马上发现多佛尔的无线电通讯密度最大,更进一步判断盟军登陆的主攻方向是加莱。
你以为这样就够了吗?德国也有情报机关,同样有经验丰富的谍报人员。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假舰队登陆
为了进一步扰乱德国人的判断。
紧随“水银计划”的还要有一个假部队登陆。
为此,盟军在登陆前还制造了一支假舰队。
在诺曼底登陆时,这支假舰队提前三小时驶向加莱。它是由18艘小艇拖带一个木筏,上装直径达29英尺的大气球,气球里则安装雷达发射器,每个发出的雷达信号相当于一艘万吨级的登陆舰的信号强度。
不仅如此,舰队上空还有几十架飞机不断投掷大量的锡箔条,这些锡箔条可以让德军雷达的屏幕上显示大规模空袭信号。
俨然就像一支庞大的舰队在众多飞机掩护下,即将进行的大规模登陆。
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让德国方面收到的情报几乎乱七八糟。
假戏真做
除了表面做假这条线,间谍特工也同样是比万利用的得力武器。
当时,法国一个代号“繁荣”的抵抗运动组织,被一个叫亨利·德里古的人举报了。被捕后,盖世太保逼使发报员向英国发报。当时,盟军的发报都是约定的,发报员每隔一段字母要求故意错漏一点。
而这个发报员在发报时就特意没有错漏,而是完整地按盖世太保的要求发出去。
英国情报部门收到这个电报,马上就知道是假的。
但是英国情报部门还装傻,按照德国人的要求。在哪里要空投武器的还是去空投,在哪里要安排一批特工人员接头的还是照样安排,基本上都按照德国人的要求去做。造成一大批特工人员被捕。
德国人一看情报还挺灵的。就特别相信那个亨利·德里古,谁知这个亨利·德里古就是英国情报部门特意安排的举报人。
卑劣的假毒药
这里,比万的许多手段与其说是诡计,还不如说是相当卑劣。
通常盟军的地下组织和空投的特工人员一旦被捕,都是备有毒药的。
因为盖世太保的刑讯逼供手段是极为残忍的,所以有坚定信念的特工人员一旦被捕,为防情报泄露,都会用毒药自杀。
但是这次被捕的人员在服用毒药时,发现毒药居然不起作用。原来英国人发的毒药是假的,故意让这些人遭受盖世太保的残酷逼供,这种情况下,特工人员只有吐露情报。
而所谓残酷逼供来的情报,却是早已事先设计好的:袭击加莱的德军指挥部、军事设施,运输车队。侦察加莱各海滩德军的火力配备与军队部署等。
这样,德国情报部门做梦也想不到英国情报系统有这样无耻,居然把数百万美元的武器装备和数十位忠贞的特工都这样出卖了,仅仅为了一条假情报。
其实这些人才是诺曼底登陆成功最可歌可泣的人物。在战争还没有结束,盟军就开始寻找、抢救这些人,并为这些人补授勋章。
但是后来者来看,真令人唏嘘不已。
这一段尘封的历史,一直属于高度机密,直到战后50多年后才逐渐公布出来。
所以丘吉尔感慨说:“战争中真理是如此的宝贵,以至于我们要用谎言来保护它”。
罗斯福与丘吉尔会议
德国的侦察机呢?
其实很多人会问,诺曼底登陆前,德国为什么不派侦察机去侦察呢?
德国人当然想到了,可是当时盟军已经掌握了绝对的空中优势与海上优势。
德国人一出动侦察机,盟军这边就进行拦截。十架飞机也只有一架才能到达英国上空,而且在战机的干扰下,德国侦察机也很难低空拍照,即使拍到的照片,由于“水银计划”的安排,也多是加莱地区在重兵集结。
而盟军这边的空中侦察基本是如入无人之境。但盟军明确规定,如果诺曼底地区每派出一架侦察机,则加莱地区则派出两架侦察机。
德国人一看加莱地区每天都来这么多的侦察机,无论怎样加莱都是敌人的重点。
所以,从正反来看,重点都似乎在加莱地区。
保密工作
“卫士计划”工作的保密程度之高,也是令人咋舌!
为防止外交使馆泄密,英国政府迫使爱尔兰关闭了德、意驻爱的使馆,并且没收了所有电子设备。
同时,为防止德意利用他国使馆人员从事情报收集工作,英国在登陆前二个月取消了所有外交国的外交特权,一切外交人员都不得出入英国,禁止通信。
如需电报联系,也必须要到指定的英国电台地点去发报。
年3月,英国还在海岸线十公里范围的划为军事禁区。
严禁军官对外谈论一切有关反攻法国的事情。
所有参与行动的军官士兵的来往信件、邮件必须经过情报处的审查。
在诺曼底行动的前三天,指挥部才向部队下发了登陆海滩的代号、地图等文件。
到行动当日,伦敦监督处还派出了二千名情报人员参与登陆行动,以便跟踪监视各级的军官,防止泄密。
险些泄密
卫士计划”即使做到如此细致周密,仍然有险些泄密的事情发生。
在4月18日时,美国陆军少将亨利·米勒在一次伦敦的私人酒会上,兴致勃勃地说起6月盟军要反攻法国。结果,米勒少将次日就被遣送回国,并且将他的军衔从少将降为中校。
在5月28日时,英国总参谋部邻街的办公室,有十二份绝密文件被台风狂到了大街上,这使英国人大为紧张,工作人员急忙四处寻找,但只找到了十一份。
正在焦灼万分之时,第十二份文件也由哨兵送回来了,原来是一个行人捡到了这份文件,并及时交回给了执勤的哨兵。
终于让比万长出了一口气。
到了6月6日登陆日,德国的重点布防设在了加莱,盟军成功登陆,“卫士计划”成功了一半。
比万的情报战仍然在上演。
登陆的当日,各国领导人发表反攻欧洲大陆的演讲。其中就有比万精心安排的讲演稿,其间透露出盟军还会有一场更大的胜利,暗示诺曼底登陆仅仅是一个开始。
惊险的是法国戴高乐将军突然抛开讲稿,激情澎湃地发表自己的演讲。
让比万出了一身冷汗。
但是戴高乐的演讲夹杂在众多领导人的话语体系里,反而让德国人听得更迷糊,也更逼真。
最后的决策
“卫士计划”,这场人类史上最庞大、最复杂、也最缺德的情报大戏,就这样一步一步的精心实施。其中还包括了“加宝”等四大双面间谍的故事。
这样的情报战其实还是需要很多运气成份的。
在6月6日登陆后,进展尚且顺利。但德国人的反攻重点仍然是最终决定成败的关键。
当时德军的西线总司令龙德施泰德元帅凭敏锐的直觉判断,盟军攻击的主攻方向就是诺曼底。而且前线传来的消息也不断在证实这个情况。
比万的“卫士计划”是否最终成功,就取决于德军反击的决策了。
但是运气站在了盟军这一边。
丘吉尔
因之前太多的信息已经让德国人心神错乱。
到6月9日时,希特勒还是不确定盟军的主攻方向是诺曼底。根据各种雪片般飞来的情报,德国的西线情报处与作战处的意见占了上风。
最终,希特勒还是做出了增援加莱的决定。
这也是希特勒错过的西线战场最好的也是最后的补救机会。
成功的战略欺骗
到6月10日,诺曼底登陆战到此时,才是真正定下了大局。
“卫士计划”也终告成功!
当然这个计划成功的很大原因,在于盟军有着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优势。盟军赌得起,但德军赌不起。
而为了“卫士计划”,多国之间密切配合,付出了数千万美元的代价、数十万的人力、数百人的生命,甚至包括他们的忠诚与热血。
这样的情报计划,也许在人类历史上难以再现。
留待世人评说
指挥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的约翰·比万,也难说伟大,他也许会上天堂,也许会下地狱。这也许就是情报人天生不可告人的悲哀。
至今仍然很少有人知道有这样一个风云人物。
前期精彩:
二战的“无条件投降”为何此时提出来?又为何如此重要?
9.8万名飞行员的阵亡值不值?史上最大规模的战略轰炸
艘万吨轮,艘潜艇的覆灭!史上时间最长、最复杂的海战
为何英帝国二战被打残,而长达十年的病人却赢得二战之密
参考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知识出版社
《最长的一天:年诺曼底登陆》
论文:《诺曼底登陆战盟军卫勤保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