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女孩生日引爆气球的视频在网上热传,看得包妈一阵后怕。
女孩在五彩缤纷的气球中正要吹蜡烛,就在这个瞬间气球被引爆了,变成一团火焰把寿星包围了…
其实这种悲剧不是第一次发生。特别是在生日聚会这种场合中,气球经常被作为调节气氛不可缺少的存在,但是某些气球一旦碰到蜡烛就是如下的场景了:
在游乐场、广场或者旅游景点,经常能看到各种五颜六色样式丰富的气球,连大人有时候都毫无抵抗力,更别说小朋友了,带娃去玩时难免会被缠住买一个。
但妞们想过吗?这些气球对孩子来说,可能是个随时会被引爆的。
01
氢气球+空气+明火=炸弹
气球之所以会飞起来悬浮在空中,是因为里面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一般用于气球的气体有氢气和氦气两种。
但早在年,我国有关部门就明文规定,严禁在公共场所灌充手持氢气球。充气球应使用化学性质稳定、密度比空气小且不易燃烧的惰性气体——氦气。
氢气球为什么那么危险?
咱们上学的时候就学过,氢气是可燃的,点燃不纯的氢气会爆炸。所以氢气球+空气+明火=爆!炸!
△气球越大,火球越大
在密封的环境下,氢气爆炸的破坏力更是惊人
02
氢气?氦气?傻傻分不清楚
既然氢气球那么危险,为什么还用人用?
马克思说:“资本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会铤而走险,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冒着被绞死的危险”。
市场上氢气和氦气的价格相差十倍以上,每立方米的氢气的价格是12元左右,而氦气则需要元以上。一个氦气球的成本在10元以上,氢气球的成本只要1元。
如何分辨呢?知乎有个高赞的回答挺值得参考的:让销售者用打火机或其他明火烧气球,敢点的是氦气球,不敢点的是氢气球。
看到这,你还敢在马路上随便买流动小商贩的气球么?
03
橘子皮也能瞬间引爆气球
不要以为躲开了氢气球就安全了,包妈翻到了几年前一个旧闻:
这个好端端的气球之所以无端爆炸,竟然是因为李大妈一边抱着拿着气球的孩子,一边剥着橙子,气球就爆炸了…
原来,橘子皮里里面有着丰富的芳香烃类化合物,同时它也是一种溶剂,对橡胶(气球)的溶解度很强。
△气球瞬间爆炸
同理,柚子、橙子、柠檬等柑橘类的水果都有这类化合物,用刚剥完这类水果的手摸气球可能会发生以下对的场景:
△注意注意,这不是特效
04
气球也有窒息风险
躲过了氢气球、橘子这两件大杀器,妞们还要警惕一下窒息这个风险。
根据美国国家安全儿童基金会调查,美国每年有超过10万名4岁以下的儿童因为玩具造成意外伤害,17名儿童死亡。大约九分之一的死亡是由乳胶气球窒息造成的。
4岁以下的儿童气道非常小,很特别容易因呕吐物进入口腔而导致窒息伤。气球干瘪或者炸开时,容易因为误食气球碎片导致宝宝窒息。年纪大一点的孩子也有这种风险。
所以美国“儿童安全保护法”要求每个气球包装上都要有“窒息危险”的警告标签。
05
网红气球更不能掉以轻心
最近,一种会发光的某音同款“网红”气球在迅速街头蹿红。
Blingbling美轮美奂的造型,直击包妈的少女心,连明星都要靠她凹造型~
然而,这个颜值颇高的自拍神器比起普通气球,杀伤力也要×2?
包妈逛了一圈某电商平台,发现这类气球的销量惊人,一个月要上万的交易额,平均一个气球的成本在3~10元之间。就连包妈这种没有任何从业经验的人也能轻易买到。
其实欧盟早在去年就在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RAPEX)对中国产的此类气球玩具发出消费者警告?
该产品存在化学、窒息和受伤风险,因为气球容易爆裂,释放出包括纽扣电池、LED灯、锋利钉子在内的小部件,且可能会被小孩吞咽,并对包括食道和胃部在内的器官造成伤害或窒息。
且不说有没有混入不明气体的风险,光是气球上缠绕的彩灯等装饰物带过于简单,只要气球消气,灯带很容易脱落。
如果小朋友拿着玩,这钢圈就会非常容易缠在脖子上,同样是安全隐患。
06
如何应对这种“炸弹”?
面对这么危险的“玩具”,保命指南拿走不谢:
家长们必须了解氢气球和波波球的危险,态度坚决地抵制;出门时要留心,尽量远离那些流动商贩;必须在家长的监督下玩气球,不能让宝宝自行吹气球或引爆气球。避免在宝宝玩气球的时候接触到柑橘类的水果。
注意远离打火机、烟头、暖炉、燃气灶等物品,也不要在大太阳底下拿着气球玩。
向身边的人普及气球的安全知识,避免亲朋好友为了哄孩子玩出现此类危险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