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息肉手术多少钱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除夕夜,喜盈门本报记者深入基层与群众
TUhjnbcbe - 2023/3/23 21:25:00

又是一年新春到。

农历大年三十,本报记者奔赴江源大地,深入基层一线,来到群众家中,通过撷取最鲜活的素材,发掘最真诚的故事、最美好的情感,以记者的镜头和笔触反映我省社会各领域的巨大变化和辉煌成就、脱贫攻坚进展成效、广大普通劳动者爱岗敬业的奋斗激情;展现各地欢乐祥和过春节的喜庆景象;反映新时代人们的期盼和梦想,为您讲述一个个发生在你我身边的精彩故事。

幸福小区的居民们放起了礼花。

孔尚菊在厨房里准备年夜饭。

准备就绪,期待十二点的钟声。

韩家表夫妇带着小孙子贴春联。

喜悦——一年更比一年好!

“这是我的儿子过的第一个除夕夜!”对于被病魔折磨了十多年的拉毛杰来说,今年的除夕夜意义非凡。

农历大年三十,记者来到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易地搬迁安置小区“久美家园”。在21号楼一单元室拉毛杰家,糖果和水果已经整齐地摆在了桌子上,煮在锅里的牛肉和电灶上的奶茶向外飘逸着浓浓的香气。

“六年前,我们家的年过得是愁啊。三年前,过年多了一份希望。去年过年,又增添了一份信心。”拉毛杰17岁时被确诊为尿*症,这让原本就因父亲患肺结核、母亲患风湿的家庭,再次雪上加霜。年前,对于拉毛杰家而言越是过年越是悲愁交加。

年拉毛杰一家被纳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年拉毛杰在大病医疗救助、民*救助等*策性救助下,以及亲戚和乡亲们的倾囊相助下,医院成功进行了换肾手术,生命获得了延续。年拉毛杰一家搬进了“久美家园”,住院费用也获得了%的报销,高额的抗排斥药物费用每年可以报销一半以上。在年,拉毛杰还和心爱的姑娘领取结婚证。今年,拉毛杰一家过上了一个三世同堂团圆幸福的除夕夜。

“若不是*的扶贫*策好,就没有今天的我,也没有现在这样的生活。或许我早就已经……”拉毛杰抱着快一岁的儿子流出了眼泪,因风湿病卧床的母亲,双手合十用不太熟练的汉语说:“*和*府是我们的活菩萨。”

说话间,拉毛杰在玛沁县大武镇社区卫生院从事公益性工作的妹妹下班回到了家。“以前一家四口人三个都是病人,自己满眼都是愁,好像幸福离自己好远。”拉毛杰的妹妹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自己才在一片幸福感中看完了整个春晚,以前她最不敢碰触的就是电视中上演的“欢快”,曾感觉欢快与幸福从来都不属于自己。

“现在不这样了,我喜欢分享别人的幸福和快乐了。”拉毛杰的妹妹去年从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曾因为家庭情况萌生过退学的打算,“是*府的助学金解决了学费问题,是扶贫干部的关怀让我有了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决心。”

今年是农历牛年,对于拉毛杰家这三世同堂、从逆境中迈入幸福的一家人而言,日子也将会“牛”起来。拉毛杰告诉记者,三个月前他去玛沁县医保局申报报销医疗费时得知,今年开始自己一年9万元的抗排斥药物费可以全部报销。这对于一个草场补贴加工资年收入4万多元的家庭而言,意味着从此不仅不必再为药物费用担心了,一家人也像所有人家一样带着笑容面对幸福的每一天。

幸福——*的恩情不能忘!

除夕下午,记者来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柯鲁柯镇乌兰干沟村孔尚菊家中,敞亮的屋子里一家老小忙里忙外,切肉、洗菜、剁饺子馅,其乐融融地准备着年夜饭。

今年是孔尚菊家脱贫的第四个年头,年由于丈夫王生忠身患残疾,每年的医药费和单薄的收入来源让孔尚菊一家一度贫困如洗,被列入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老王没生病那几年,家里过年还算凑合,可是生病了后,钱都用来看病,日子都快过不下去了,更别说过年。”那几年,每逢过年村里屋外都是热热闹闹的,唯独孔尚菊家里冷冷清清,没有什么年味。

“多亏了*的脱贫*策,我们家才有现在的好日子。”孔尚菊边忙边说,纳入精准识别贫困户后,孔尚菊家里慢慢开始有了起色。丈夫王生忠每年看病的费用可以通过新医合报销,*府还帮两口子安排了生态管护员和林业管护员的岗位,每年的固定工资解决了家里的后顾之忧。年,孔尚菊一家成功脱贫摘帽。

“以前过年老是发愁,现在是啥都不用愁。”厨房里的孔尚菊越忙越起劲,一会儿把牛羊肉切好放进锅里烹煮,一会儿和面、擀饺子皮,过年的气息扑面而来。

“今年家里宰了两只羊,买了60斤猪肉,还有一只鸡、一条鱼,今晚可要好好吃一顿年夜饭。”孔尚菊告诉记者。

不一会儿,丈夫王生忠打来电话,电话那头王生忠有点愧疚地说:“今晚我要在管护站值班,回不了家,你们要过好啊!”接到电话后孔尚菊难免有点失落,但还是不忘嘱咐丈夫:“家里你都放心,都准备好了,你就安心上班吧!”

“*和*府的恩情可不能忘。虽然老王不能回家过除夕,但我打心底支持他。”孔尚菊接完电话对记者说,正是*和*府的扶持让一家人对生活充满了信心,这两年家里有了积蓄,还种植了0.3公顷的青干草和蔬菜,养了32只羊和2头牛,一年下来差不多有10来万元的收入,日子越过越幸福。

“饺子来喽!快把你奶奶爷爷叫过来一起吃!”忙活了一下午的厨房里饭菜飘香,孔尚菊从里面端出一碗热喷喷的猪肉萝卜馅饺子,招呼着刚贴完春联的儿子王海涛一起帮忙。

“香!”还没等饭菜上齐,小外孙咬了一口刚出锅的饺子,逗乐了一家人。没一会儿工夫,桌子上摆满了丰盛的饭菜:酸菜粉条、辣子炒肉、麻花、油饼、包子、牛羊肉、水果、酸奶……

这时,远在40多公里外的丈夫王生忠打来视频电话,儿子王海涛应声激动地说道:“爸,你看着一桌子好菜你吃不上太可惜啦!”

“不可惜,你看我们这边也不差。”说完王生忠把视频转向管护站里,也是一桌子的好菜,鸡鸭鱼肉个个俱全。

精彩——每天都像在过年!

作为我省唯一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享誉盛名的热贡艺术发祥地,在几百公里外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年三十儿浓浓的年味里也多了几份艺术气息。

阳光正暖,走出同仁市区,去往被称为“唐卡村”的吾屯,挤在迎宾大道两旁树枝上的红灯笼像紧紧抱在一起的石榴籽,横跨宽阔马路的气球拱门上,双龙戏珠的装饰栩栩如生,昭示着金色谷地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穿过拱门,跨过飞架隆务河的梁桥,桑吉措家就坐落于隆务河畔的吾屯下庄。高大的院门两侧,已被她和家人一起贴上了藏文版春联,垂在门楣上的剪纸也已经除旧布新,满含新春氛围。

走进客厅,炉火烧得正旺,奶茶飘香。藏式组合沙发和液晶电视等家具家电摆放得井然有序,屋里四处被收拾得清清爽爽,一旁的茶几上,早已摆满了油炸馍、水果、干果和酒水饮料。在厨房里,桑吉措和母亲正在为一家人准备丰盛的年夜饭,“过了今天就是新年,按照我们这边的习俗,我和妈妈打算做手抓肉和藏式包子。”说着话,桑吉措灵巧的双手并没有离开案板上的面团。

虽然只有24岁,但桑吉措在当地女画师中可以说是“老资历”。7年前,热贡艺术“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严明“行规”终被打破,由于家里清贫而辍学的桑吉措如愿以偿走进了龙树画院,成为了当地有名的画师扎西尖措和曲智两兄弟第一批女徒弟中的一个。

“既能学到一技之长,又能赚钱补贴家用,我觉得像我这样的女生很适合学习唐卡,成为一名画师。”桑吉措揉着面团,接着说,“现在,我和弟弟都在龙树画院学习唐卡绘制技艺,不但不用交学费和食宿费,一年来还能有六七万块钱入账。”

作为热贡艺术的发祥地和民俗文化富矿区,这几年来,同仁市推出“文化产业+脱贫攻坚”,设立扶贫车间、壮大热贡艺术人才队伍,让诸多像桑吉措一样的贫困青年学到了本领,摆脱了贫困,实现了梦想。

“记得小时候,进入腊月开始,就总是掰着手指头算日子,就盼着新年快点到来,因为一年里,几乎只有新年才能穿新衣服。”抚今追昔,桑吉措笑着说道,“看现在,每天都和过年一样。”

夜幕中,桑吉措忙碌的一天也暂时告一段落。走出院门,不时有爆竹声响彻天空,幽深的村巷里,三三两两的孩童仍在灯光下嬉闹欢笑,新年的脚步已到来了。

愿景——来年生活更美好!

“我觉得今年可以把燕麦和水果的种植比例加大,市场的销量和前景都很好,我们可以顺势而为。”

“嗯,而且可以提高给大家的奖励分红,这样可以进一步激发大家的种植积极性。”……

2月11日,农历大年三十,当绝大多数人都团圆在家之时,家住西宁市城中区总寨镇总南村的韩家表夫妇却在大棚中用独特的方式规划着新年的愿景。

“孩子们都在外地呢,今年全国疫情形势好不容易得以控制,他们说还是尽量避免流动,少给社会添负担,决定就地过年,所以没有回来,我们两口子就合计一下新年的发展方向。”说起这个不一样的新年,韩家表显得格外开明。

然而眼前这个性格开朗的汉子10年前还在为生活担忧。

“那时候两个孩子都还小,全家人就指着家里的那点地生活,不只是拮据,而且没有希望。”回忆起过去,韩家表感慨不已。

直到年,看到附近其他村有人成立合作社发家致富,韩家表萌生了成立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想法。

“总要换个活法,我觉得这个事情值得试一试。”于是他四处奔走、筹集资金、办理手续,年3月,“青海旺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

10年来,韩家表夫妇二人从村里流转土地53.3公顷,以种植马铃薯、燕麦、油菜为主,实行“订单农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客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模式,将合作社搞得红红火火,累计收入多万元,带动户农户发展农业生产,户均增收1元,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80人。

“是社会给了我们一家人富裕起来的机会,如今有了些能力,当然要尽最大努力来回报社会。”韩家表说。

说话间聊了一路,夫妻二人也回到了家中,韩家表的妻子也开始着手准备二人的年夜饭。

“虽然今年孩子们不回来,但年夜饭还是要多准备一些,好多合作社里的农户知道就我们两口子过节,晚上可能都要过来,大家都是一个村子的,走两步就能到,凑一起也算是过个热闹年。”贴着门前的对联,韩家表的脸上挂满了笑容。

嘀铃铃、嘀铃铃……“爸爸妈妈新年快乐!”伴随着电话铃声的响起,韩家表远在深圳的儿子也通过电话为他们送来了新春的祝福。

“今年也不打算走亲串户了,准备利用合作社放假期间好好思考未来的发展,节后我打算到相关单位咨询*策,跟其他合作社也联系联系,看能不能发挥优势、资源共享,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合作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说起未来,韩家表对合作社的发展充满信心。而门外的那亩土地,则是他们以及多户农户圆梦的沃土。

作者:公保安加洪玉杰李兴发陈曦苏烽稿件来源:青海日报声明:以上内容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1
查看完整版本: 除夕夜,喜盈门本报记者深入基层与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