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是女性各种恶性肿瘤中最多见的癌瘤。在全球范围内,平均每分钟即检查出一例新发病例,每两分钟就有一名女性死于宫颈癌。在中国,宫颈癌是15岁至44岁女性中的第二大高发癌症,每年约有15万新发病例,占全球的1/3。妇科主任李敏表示,宫颈癌是人类目前所有癌症中唯一病因明确,可以早期预防和治疗的癌症。早期发现、及时干预,其治愈率可高达90%以上。
四个信号提醒可能患上宫颈癌
宫颈癌是目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曾夺走众多女性的生命。众所周知,宫颈癌在早期并无明显的症状,一些身体信号很可能与一般妇科病症状类似,所以经常被混淆,使人错过治疗的时机。等到发现的时候,往往已经到了晚期。常见的宫颈癌晚期症状,主要有阴道出血、阴道排液、尿频和贫血等。
首先是阴道出血现象。在宫颈癌早期,当性生活后,女性阴道内就会出现接触性出血。而到了中晚期,则会出现不规则的出血,此时癌细胞开始扩散,侵袭血管,如果正好侵袭到了大血管,就会出现大出血现象。
其次是阴道排液现象。宫颈癌初期,阴道排液主要呈白色和红色,偶尔会有腥臭的味道。到了晚期,因癌细胞进一步扩散感染,排液普遍为带有恶臭的异常白带,且排量增大。患者会感觉到下腹有坠痛感,食欲降低,全身没力气。
最后是下腹痛、尿频和贫血。当肿瘤进一步发展,癌组织侵犯骨盆壁、神经会发生剧烈的腰、腿疼和下腹痛。如果侵犯到膀胱和直肠,会出现排便、排尿困难,或者是尿血、便血。久而久之,输尿管堵塞,甚至会引发尿*症。而大量血液的持续流失,会使得宫颈癌晚期患者出现贫血现象,整个人变得消瘦,吃饭时食不下咽。
因此,李敏主任提醒,如果女性出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接种HPV疫苗
≠不会患宫颈癌
HPV是子宫颈癌的致病病*,是人类肿瘤发病中唯一可以完全确认的致癌病*,预防HPV感染就可以预防宫颈癌。但李敏坦言,如今正火的宫颈癌疫苗针对的是高危型HPV感染,它是预防性疫苗,不具备治疗作用。所以,即使接种过宫颈癌疫苗,也不等于一劳永逸,而只是降低部分癌由HPV感染所导致的风险,还有一部分宫颈癌并非HPV病*引起。而对于已有性生活的女性大有可能已经感染HPV病*,是否还有必要打疫苗最好先做个检查。此外,根据年底WHO发布的宫颈癌综合防治基本实践指南,即使接种过疫苗,也应该接受常规的宫颈癌筛查。
李敏主任建议,女性可采取预防宫颈癌的三级措施:
一级预防:注射HPV疫苗,主要适用人群为9-26岁的无性生活的女性。同时还需要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包括不吸烟,避免不洁性生活,减少生殖道感染等。
二级预防:21岁以上的女性或者有性生活3年以上的女性,至少每2年做一次宫颈细胞学或TCT检查的宫颈筛查(即使接种了HPV疫苗也要做)。如果以上检查发现高危型HPV阳性或细胞学异常,可以做阴道镜检查,必要时取子宫颈上的组织,做病理组织学诊断,以判断是否处于癌前病变。
三级预防:对宫颈高级别病变,应正确地及时干预,宫颈锥切等,判断其是否为更严重的宫颈上皮内瘤病变和宫颈早期浸润癌、宫颈浸润癌等,由妇科肿瘤医生进行合理规范的治疗。可以说,如果这样定期防癌检查,可以及早阻断子宫颈癌发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
患者应尽早治疗
正常子宫内膜是生长在子宫腔内的,因为各种原因种植、生长到了子宫腔以外的其它部位,引起一系列症状,就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如果子宫内膜种植、生长到了子宫肌肉层,被称为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异位症也被医学界称为“不死的癌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和子宫腺肌症中的异位内膜就像癌细胞一样,具有侵袭性、抗凋亡、增殖性,所以该病虽然是良性病变,但对于普通治疗手段来说,却像癌症那样难治。但凡病灶处有一点点异位的内膜,都可能引起疾病症状,这也是吃药、理疗等方式不能根治的原因。目前医学上,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治疗“因病而异,因人而异”。
李敏主任提醒,查出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症,医院及时就诊,去除和减灭病灶,缓解和消除疼痛,改善和促进生育,减少和避免复发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方针。“有些病人为了保住子宫,一味地拒绝手术治疗,宁愿忍受痛苦,也不愿意切除子宫的想法十分不可取。长期的痛苦不仅造成生理伤害,还会进一步导致心理伤害。尽早治疗,可大大提升生活质量。”
■专家简介
屠蕊沁
主任医师
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院医院妇科指导专家
上海市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委员,从事妇产科临床医疗三十余年,擅长妇科肿瘤的手术操作及腹腔镜操作,开展了达芬奇机器人子宫切除、肌瘤剥除、子宫内膜癌根治术及宫颈癌根治术,卵巢癌肿瘤减灭术盆腔淋巴清扫术等手术。近年在SCI发表论文4篇,中文核心期刊数十篇。
李敏
主任医师教授留德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医院医院妇科主任、学科带头人
中国抗癌协会腔镜与机器人外科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专业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妇科内镜培训基地和盆底训练基地教师,美国妇产科协会AAGL会员,中华妇产科学会上海分会盆底学组委员。
从事妇产科医、教、研工作30余年,擅长腹腔镜、宫腔镜、盆底重建微创诊治技术。发表国家级核心期刊30余篇,其中SCI8篇。
新民网出于传递健康资讯的目的刊登此文,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