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人也是手欠,每看到一部不错的电视剧,都会到豆瓣上去看看那里的反应,明明知道那里的网友戾气很重,稍不如意就是一星伺候。所以,这次《人生之路》我也没忍住,又去豆瓣了,有原著*在那儿充大明白、大专家的、有挑剔方言台词不整齐划一的。其实,这两种意见,我都不以为然,这都属于无伤大雅的小问题。只要是一件艺术作品,哪能没有点问题呢?同理,没有问题的电视剧存在吗?人人都满意的电视剧存在吗?
《人生之路》封面就拿原著*的牢骚来说吧,我觉得,当我们打开改编后的电视剧时,就应该把本剧跟原著的联系彻底切断了。作为一个读者或观众,完全没必要骑在两种艺术形式之间给自己寻找不痛快。而且,改编剧本身就是编导的再创作,此时它跟原著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另外,从经济利益上讲,改编方也已经花了钱了,人家怎么改编创作,那完全是人家的事儿。作为观众,我们更应该把电视剧跟原著小说彻底断开。
主人公高加林要不然,你就去看小说;要不然,你就去看电视剧,二者没必要搅和在一块儿。再说第二个关于方言台词的问题,有些网友吐槽说,《人生之路》里,老演员们都说陕西方言,而青年演员却都说普通话,这种违和感让他们这些观众很不舒服。其实,这对老编来说,真没觉察到什么违和感。可能我这个人审美能力低下,无法体会到这个“BUG”带给我的不适,反而我却被感动得一塌糊涂。
村姑刘巧珍可能也跟我天生就对西部风格的剧作没有抵抗力这一弱点有关吧?比如,当初我第一次看到《秋菊打官司》时,就被里面的沧桑、高古的皮影调感动得涕泪横流。再有,看到张嘉益和闫妮在《装台》里的发呆表现时,被他们的演技迷得神*颠倒。这次在《人生之路》里看到陈晓的那身旧式劳动服的装扮;看到*、林永健、李光复、刘威的妆容,我再一次差点泪奔,我太好哭了。
同学*亚萍我估计呀,观众中的80后、70后、60后,在面对那些妆容、动作、台词时,没有几个人能够忍得住泪水。还有,林永健那个台词和他的演技,简直了。这一点我们后面说。就像本文标题上所说的,这是一部油画般的悲情史诗,一段浸泡着泪水的岁月。我猜测编导可能也是70后或80后,就因为他们是从那段岁月里走过来的人,所以他们才能在灵*层面上重现中华民族那段艰难的岁月。
同学高双星另外,编导所用的手法并不是普通的叙事、描述手法,相反,他们抒情的时候却很多。不怕大家笑话,这三集剧情,我差不多是全程哭着看下来的。其他场景,我不知道有没有观众和我一样,但我敢说巧珍临考前为高加林放气球的那一段,我估计很多观众会跟老编一样没出息地哭出声了。再有,全村人给高双星“高考中榜”做庆祝的时候,陈晓靠在高明楼家门口那个颓落的身影,也让人泪奔。
村支书高明楼豆瓣上有的网友说,陈晓的高加林,不如影版的高加林演得好。我却有着不同的看法。其实,周里京那个版本的高加林,我也看过。二者一比较,我反倒觉得陈晓版本的高加林更接地气,而周里京版的高加林,太像城里人了,反而不像。*的妆容,我给90分。妆容加上*的演技输出,更加让观众对未来刘巧珍的悲剧充满着更多悲壮的想象。看看现在的巧珍吧,热烈、直率、质朴、泼辣、真诚。
教育局的马股长看到眼前这么好的一个刘巧珍,再想一想后来她必然要面临的悲剧人生,老编又是一阵抽泣。真的,眼前的巧珍越美好,后来的悲剧烈度就会越强;眼前巧珍对高加林的爱越热烈、越真诚,后来她的悲剧就会越扎观众的心。最后,再说一下林永健演技上的老辣吧。别管他在业内的口碑如何,但是他的演技我们的确无法忽视。我觉得他是一个靠情绪和表情暴击观众灵*的演员。先说第一次高明楼去见马股长的时候,那段戏也太精彩了。
高加林父母当马股长说出预考前十名的名单和高双星的名次时,高明楼那个表情被林永健演绎得也太绝了。给人的感觉,他好像整张脸都充满了泪水,并且随时都会流下去,但是呢,当时高明楼还要极力地忍着。还有更精彩的,那就是高明楼拿到高加林的录取通知书后,那一系列的演技输出,其放射烈度也强悍了。从收信、拆信、送信、藏信,到最后去找马股长,这一系列的动作细节,都充满着雄厚的匠心、经验。老编就感觉,这一系列的演技是发光的,在这三集剧情里,林永健的演技输出,完全是明晃晃的存在。其他人的演技都被这些光芒给覆盖下去了。用“教科书般的演技”来形容都俗套了,应该说他的“演技炸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