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3~7岁是人格、情感和意志发展的重要时期。童年时期所处的社会环境,绝大部分为家庭与学校,家庭为一个人的性格奠定基础,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以及教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对他人的态度。而早年生活中的遭遇,会被成年后的性格投下阴影。
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
每每回忆起我的童年,都感觉特别美好。我是一个独生女,在家里就像个小公主,虽然很多事情都忘了,但只要看到小时候的照片,那些幸福感就会一次次地从心底溢出来。
爸爸妈妈会陪着我,一起坐在沙发上看《猫和老鼠》,一家三口会笑得像群大傻子。而且,我们边看边啃着鸡爪,他们俩人还会配着咖啡,现在想想真觉得搞笑,我的爸妈太“魔*”了。
记忆中最多的,是爸爸妈妈每天都会给我爱的亲亲。每逢周末,我们都会出去郊游,然后带上很多好吃的。有时在布满野花的郊外,有时在公园,因为照片里有油菜花、夏天的荷塘、浓密的森林、广阔的田野。冬天,他们会拉着我滑雪,一起打雪仗,他们俩好像比我还爱玩。
妈妈的眼光很好,把我打扮的,总是和别人不一样。当别人家小朋友穿那种蓝蓝、粉粉时,妈妈给我穿的都是重色,卡其色、黑色,浅色的都是所谓的“莫兰迪色系”,那些衣服到现在都感觉不到过时,妈妈自己也很爱美,有很多爱好。
小时候我学简笔画,妈妈会和我一起,她学国画,虽然那时候看不懂,但现在觉得妈妈思想境界很高。爸爸的样子很帅,很少会对我发脾气,而且他特别的爱我,经常把我抱起来亲亲我,然后举高高。每次抱着我转得晕死,但我却很上瘾,我最喜欢的是爸爸的晚安吻。
印象最深的,是他们会给我办生日party。邀请表哥、表姐,亲戚朋友们一起来我家玩,把家里装饰上气球和彩带,放着音乐。我小时候脾气很坏,有点霸道不讲理,但哥哥姐姐们都会让着我,大家都超级宠我。
现在,哥哥姐姐们都有了各自的家庭,甚至都做了爸爸妈妈。我上大学了,在离家很远的一个城市,很多事情都要自己来面对。虽然有时候会感觉学习很苦、生活很艰难,会焦虑、会压抑,但每次想到我的父母,想到小时候的幸福画面,就能慢慢把自己给“治愈”。
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我小的时候,父母感情不好,三天两头吵架、打架。每次放学回到家,我都胆战心惊,不敢大声说话,生怕会惹父母生气。
因为他们俩总是生气吵架,我习惯了一个人独处,能一个人不说话在屋里待一天。有心事从来不敢跟父母说,不敢耍脾气,被同学欺负了只会默默承受。一方面,我每天在心里祈求,希望他们两个别吵架;另一方面,我希望自己能快快长大,好外出打工,离开这个家。
在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有天回家,妈妈给我做了一桌好吃的,还给我买了一箱最爱吃的干脆面,我高兴得都要跳起来了。然后妈妈告诉我,一年四季的衣服都放在了什么地方,告诉我注意请换衣服,还告诉我米面在什么地方,饿了记得自己做饭吃,然后她就进屋去了。
因为还小,爸妈经常吵架,我也习惯了一个人吃饭,并没有在意。快到晚上八点的时候,爸爸也没有回来,我想和妈妈说一声,我要去睡觉了。当我进去之后,看见妈妈躺在床上口吐白沫,不停地抽搐,地上扔的药瓶,当时都快吓傻了。
虽然我小,但我经常看电视,知道妈妈吃药了。我哭着跑到邻居家,进门就跪下,哭着求他们救救我妈妈。我找了好几家邻居,求他们来救我妈,很多人都出动了,大家开医院。太奶奶把我留在家里,抱着我一直没有撒手,我哭的脑袋一片空白。
爸爸知道后跑了回来,爷爷当着我的面,扇了爸爸很多个耳光,直到现在,爸爸的左耳朵也听不清楚,就是那时候被爷爷打的。
妈妈被抢救了回来,只是听说洗胃洗的很难受。从那以后,我更加懂事了,帮着妈妈做家务,觉得只要妈妈活着,比什么都强。而我,变得更加内向了。
从那时到现在,我再也没吃过干脆面,一看到干脆面心里就发慌。现在我结婚了,有了自己的家庭,我对她特别好。但是,我害怕她跟我吵架,也害怕看见别人吵架,一遇到这样的场景,我的心跳就会加快,心情特别难受。
哲学家柏拉图说过一句话:一个人从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就能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
这句话道出了,童年人格对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童年时期发生具有“创伤性”的事件,会打破儿童的安全感、满足感和自我价值感,进而导致儿童出现偏差反应,直至一生。
弗洛伊德曾写道:一个被母亲完全喜欢的人,终其一生,都会有一种作为胜利者的感觉,而这已成功的信心,通常会导致真正的成功。
弗洛伊德在治疗的过程中发现,多数病人的心理问题,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时期的生活经历。童年不单是一种阶段,它还是一个人生命的地基,人很多的个性,无意识心理都是在童年之中下意识地养成。
甚至说,我们的一生都可以从童年找到答案!你是否是那个幸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