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猫哥
来源
大猫财经
俗话说得好,国不可一日无君、家不可一日无主。
自从一姐一哥们陷入补税风波以来,直播圈已经很久没出过那种振臂一呼、千万人云集响应的大佬了。眼看着白花花的流量顺着指尖溜走,包括平台和机构在内的各方势力都做不到无动于衷。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叫刘畊宏的“瘦身博主”站了出来。
其实光看条件的话,这大哥也没那么特殊。长得很帅,可年纪不小;胸肌很大,却老被平台警告;动作专业、但强度实在是太大,一套操跟下来大家都开始心疼他老婆。
没过多久,还有人扒出了他被不少港台明星力捧而不红的糟心经历。
大概在二十多年前,还是个小鲜肉的刘畊宏就在娱乐圈厮混过。当时已经大红大紫的周杰伦就在电影和MV里给他安排过不少露脸的机会,可一番折腾下来、连朵浪花都没扑腾起来。
连周杰伦都捧不红,说一句“过气”应该不算过分吧?
可他偏偏就在抖音上实现了自己的事业巅峰。
总之在各路粉丝的倾力支持下,整个四月份,“刘畊宏”这三个字几乎天天都挂在热搜上,粉丝数更是嗖嗖猛涨、最多的时候一周之内吸粉超万,实在是有点夸张。
到了最后,人们干脆把他跟李佳琦放在了一起弄了个“谋财害命”二人组,啥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看李佳琦直播费钱、跟刘畊宏跳操要命。
▲刘畊宏粉丝数趋势图
为啥当年怎么捧都捧不红的人,放在今天突然就红了呢?
别想多了,这当然不是一个天道酬勤的励志故事。在刘畊宏背后站着的,是一个叫无忧传媒的MCN机构,简单来说就是个“网红孵化器”。
跟早几年不同,现在普通人想在网上爆火实在是太难了,想做到千万粉丝更是天方夜谭。
在全民拍短视频的这几年里,各种账号跟韭菜似的一茬一茬往外冒,观众的胃口也被喂得越来越刁。就算你能靠运气崭露头角,但没有持续不断的资源加持,最后一定会被算法淹没。
那持续爆红的秘密被谁垄断呢?当然是活跃在各大平台上的MCN机构。
正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改变,网红们背后站着的MCN机构也从四处打冷枪冷炮的游击队,迅速进化成了更擅长大规模专业作战的正规军。
就目前而言,机构们已经把孵化账号打造成了一种有方法论参考的“工业化流水线”。想做号?先立人设,紧接着就是定方向,发视频、买流量、坐热搜,等到万事具备就可以开始带货了。
像刘畊宏背后的无忧传媒,就属于是精锐中的精锐。
光看他们旗下的头部主播就知道了,像那个一人分饰两角的多余和毛毛姐,做饭前习惯先鞠躬的麻辣德子,还有天天拎着钥匙串收租的大狼狗郑建鹏和言真夫妇,那都是无忧传媒的“摇钱树”。
签了这么多大网红,那背后的团队肯定不小吧?
他们的老大雷彬艺就在一次采访中说过,无忧传媒一个月光人力成本就在一千万元左右,至于花在运营上的钱更是不计其数。
不过这样的投入也不是没有回报。
一个月之前刘教练短视频的广告价位不过才20万左右,现在这个价格已经涨到了50万,翻了一倍不止。如果再算上后期带货、代言和综艺,那总收入更是没有上限。
光是在年,他们公司就发了十几万条短视频、直播了四十多万场,累计获赞超过56亿。按照流量=粉丝、粉丝=现金的定律来算,早就赚翻了。
有机构就分析了,年我国MCN市场规模已超过亿元,预计年将超过亿元。
既然做机构这么赚钱,那效仿者肯定不少。年的时候,国内MCN机构不过才有家,等到了年,这个数字已经暴涨到了家。
尽管规模各不相同,但大家的套路其实都差不多,说白了就是“养蛊”。
一般来说,机构会在各个品类底下大包大揽、签下一大批有潜力的草根主播,紧接着就是漫长的“放养”。等到主播靠自己打出点名气后,机构才会紧跟着追加投入和资源,制造一个又一个爆款。
▲看看最底下那层有多少人
在这种揠苗助长的透支下,网红的生命周期也日益缩短。过去的初代红人基本上都能火个两三年,运气好的甚至能坚持三四年,等到了现在,基本上火个半年就要带货,再过半年就销声匿迹了。
爆红——收割——凉凉,快节奏的生命周期也给网红自己带去了巨大的危机感,想要不被吃干榨净,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单干,大不了就赔钱。
最近这几年,各种主播同平台之间的天价违约官司就像喝水一样稀松平常。
年的时候,有个游戏主播就因为合同期内“跳槽”,而被斗鱼告上法院、索赔1.5亿。
当然了,这个金额确实有点离谱,所以也导致了一定程度上的舆论翻车。
在吸收了类似的经验教训后,很多平台和主播之间都把“赔款”控制在了一个相对能接受的范围——比如张大仙和企鹅的万,再比如嗨氏和虎牙的万,总之就是既不伤筋动骨,也不失体面。
想不赔钱也不是不行,那就得多动点心思。
这两年,有个叫浪胃仙的主播做得很红火。凭借着大胃王的吃播天赋,这个账号很快就成了当时平台上的顶流,巅峰时期粉丝好几千万,各种广告和推广也是接到手软。
这个账号是谁做起来的呢?也是家MCN机构,叫游絮。
虽然吃播伤身、毁人,但这家机构好歹对浪胃仙也还不错。给资源、接商务、弄推广这就不说了,给主播的分成比例甚至高达70%,就为了能跟IP一起实现双赢。
不过跟人分钱,终归还是有点不爽。
按照机构老板的爆料,在双方合同存续期间,主播就开始在公司内安插亲信、策反员工,甚至私自接触合作对象、撬合同,等到时机成熟,已经准备好新号的主播就带着资源单干了。
价钱谈不拢就拜拜,最多不过是对簿公堂,可在这些侥幸爆红的大主播背后,还站着许多扑腾不起浪花的普通人。面对机构定下的苛刻条款,有头脑和手段的还能挣扎,普通人只能被消费到凉。
前些年互联网正红的时候,有个神似前首富的小孩就被机构“发掘”,各种走穴拍视频。等到首富成了前首富,他也被“送”回了农村老家,没上学、不会算数、只会机械地喊“阿里巴巴”。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
前几天,曾经因“谭谈交通”爆火的气球哥偶然现身。眼看着气球哥重新霸屏,很多机构接连找上门来,不仅帮他解决了一直凑不齐的块房租,还带来了各种条件诱人的演出合同。
这当然也不是没有代价,就在合同的违约金一栏里,赫然写着——“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