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最正规的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7月4日,中国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成功完成了长达7小时的出舱任务,实现了我国航天史上又一次壮举。其中,刘伯明在出舱前参加肺部能力测试的视频,引起了人们的热议。很多人好奇,为什么航天员在太空出舱行走前,一定要参加肺功能测试,而不是其他测试呢?更多人不知道是,航天员出舱行走前,除了测试肺功能外,还必须要吸入很长一段时间的氧气。这一切都要从舱外宇航服说起。我们知道,太空是一个极端的环境,为了保护航天员,航天员在太空行走时必须要穿舱外宇航服。宇航服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给航天员提供氧气。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我们平时在地球上正常呼吸时,空气的压强约为1个大气压。如果要让航天员在宇航服中正常生存,也只能充一个大气压的空气。可是宇航服外的太空是高真空环境,如果宇航服内的气压有1个大气压,那么整个宇航服就会像一个大气球一样鼓起来,航天员在鼓起的大气球中活动,必然是不方便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航天科学家和航天工程师做过很多不同的尝试。比如说把宇航服做得很厚、很硬,这样宇航服内部的气体就不会把宇航服鼓起来。这种方法也是有缺陷的,宇航服做得太硬后,航天员的活动还是很不方便。于是人们就想到了另一个方法,既然宇航服中1个大气压太大了,那我们把压力降低一点,宇航服不就不容易鼓起来了吗?这是一个好办法,不过问题是,宇航服中的气压降低后,空气就变得很稀薄,航天员在宇航服内,就仿佛在高原上,容易产生类似高原反应一样的缺氧现象,所以航天员的肺功能才如此重要。不过单靠航天员自身的肺功能,要在宇航服中生活还是很难的。因为宇航服内的压力实在太低了,美国的航天服气压只有0.3个大气压,俄罗斯的宇航服气压只有0.4个大气压,而青藏高原的气压大约有0.7个大气压。可见宇航服内的气压仍然远低于青藏高原的气压。为了解决航天员缺氧的问题,宇航服内就不能充空气,而只能充纯的氧气。这样虽然宇航服内气压虽然低,但是航天员仍然有足够多的氧气生存。不过这个方案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航天员平时在空间站内呼吸的是空气,空气中含有氮气。这些氮气会溶解在航天员的血液中,当周围压强降低时,这些氮气就会跑出来,在血管中形成气泡。而这些气泡严重的话会形成血栓,危及航天员的生命。这种由于压力减小造成的氮气逸出在潜水中也有可能发生,所以潜水员潜水时带的气体是氧气和氦气的混合气,不含有氮气。为了解决氮气跑出来的问题,航天员在进入宇航服前,就必须要提前把血液中的氮气排出来,而最安全的排氮气方法就是不断吸入纯氧。在国际空间站中,有专门的氧气舱,太空行走前,航天员必须在氧气舱内睡一晚。而没有氧气舱的航天器,则一般要求航天员带着氧气面罩呼吸几个小时才能出舱行走。所以中国航天员完成航天壮举实在不易,为他们的勇敢付出点个赞!我是博士科研小糖糖,定期分享科技相关的时事解读、科普知识、科学趣事,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