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西藏商报」
探空气球,顾名思义就是用来探测天空的气球,准确地说是探测从地面到几十公里高空的大气空间参数。世界各地的气象站几乎每天都要释放探空气球,以此获取从地面到几十公里高空大气垂直剖面的参数。
记者了解到,根据惯例,每个气象站要在早晚各释放一次探空气球,全国各个气象站释放探空气球的时间也都是统一的,分别为7时15分和19时15分。在西藏,担负探空任务的国家级高空气象观测站共有5个,分别是拉萨站、那曲站、林芝站、定日站及昌都站。
探空工作对时间准确度要求极高,每个工作流程都必须遵守时间。下面,我们以时间轴为例讲述傍晚时段释放探空气球的全过程。
从小生活在拉萨八廓街附近的居民,每天傍晚都会看见一只白色气球飞出,被称之为“七点钟的气球”。今天,记者带你揭秘这种陪伴了八廓街居民50多年的“七点钟的气球”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放飞它?随着气象探测专业技术人员的脚步,一起体验一次释放探空气球的特殊经历吧!文/图记者赵越
18时20分-19时释放前的准备工作
释放探空气球需要两名工作人员合作完成,一般称之为探空主班与测风副班。探空主班负责电子探空仪,测风副班主要负责探空气球。
18时20分,打开电脑、雷达、探空接收机等设备,检查上述设备的工作状态,如有任何故障需要立即排除,等一切正常后开始接下来的工作。
18时45分,探空主班利用基测箱给电子探空仪做一次“全面体检”,查看放置在仪器内的各项电子元件是否能够准确测量气压、温度、湿度,以及反馈的信号质量,体检过关才能开始使用这个探空仪。
同时,测风副班开始灌气球,在进入库房前,需要消除人体静电。进入库房后,只见他将一根密实的管子把氢气瓶的出口阀与一个配重砝连接起来,然后把探空气球的口子紧紧地扎在配重砝上。这个配重砝,可以决定一只探空气球需要注入多少氢气。当探空气球逐渐膨胀,直至可以提起配重砝时,就证明注气完毕。迅速关闭氢气出口阀,然后将探空气球从配重砝上取下来,并用棉绳扎口,这种捆扎气球口的方法,已经在拉萨站流传了50多年。此时,探空气球便准备完成了。
19时-19时15分释放探空气球
19时整,探空主班向空管部门申请空域,并最后检查探空气球释放系统,查看系统中代表气压、温度、湿度的三条线是否显示正常。待所有检查、准备工作就绪后,探空主班会将电子探空仪拿到指定的放球场地。
19时08分,测风副班拿出准备好的探空气球,当天的“男主角”闪亮登场。他弓着身子小心翼翼地把探空气球带到放球场地,与电子探空仪一起暂时挂在铁栓上。此时,探空气球悬于半空中,30米长的尼龙绳连接着探空气球与电子探空仪。
19时10分,探空主班在系统中输入相关数据。最后,调整探空频率,检查反馈数据。测风副班会根据悬于半空中的探空气球判断风向,寻找最佳放球点。
19时15分,探空气球释放升空。
19时25分获得观测数据
19时16分,探空主班进入最紧张的工作状态,随时检查探空数据,气球与雷达的追踪状态,雷达天线的高差等多项数据。19时15分至19时20分,也被称为“压力5分钟”,因为此时气球的轨迹最难追踪,探空主班需要让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随时控制雷达,以保证雷达的正确追踪。
19时25分,已经对探空气球进行了10分钟以上的观测,得到了百帕以下的气压数据,测风副班的工作结束。探空主班则要盯住数据,保持观测不被其他原因中断。最后,随着气球的爆炸,此次探空工作结束。
探空气球的“使命”
探空气球是气象工作者向天空发送的一封封情书,传回的数据,便是天空给气象工作者的温暖回应。
从离开地表的那一刻起,雷达会一直追踪探空气球。随着探空气球不断上升,它所携带的电子探空仪将实时探测所处位置的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并通过雷达传回地面的系统中。根据当天天空状况不同,一只探空气球的飞行高度在1万米到3万米之间,电子探空仪每隔约1到3秒就会把高空测得的气象要素数据反馈回地面,采集到的数据越多,了解到的高空气象状况也就越详细。
接下来,各级气象台预报员都会根据这些数据,判断未来的天气状况或者重大天气过程,如雷暴、冰雹、大风、降雨等天气过程的生成和发展趋势,这就是释放探空气球的意义所在。
探空气球去哪儿了
记者了解到,20时18分,系统显示探空气球爆炸,这场高空旅行结束。在探空气球升空后,随着高度的不断上升,周围空气越来越稀薄,气压不断减小,温度持续降低,最终会在1至2小时内爆炸。
那么,爆炸后的探空气球去哪儿了呢?其实,探空气球的残骸与电子探空仪会一起顺着气流方向不断自由下落,落地地点大多在人烟稀少的郊区野外,也许是一条小溪,也许是一处山脉,也许是一片草原……
气象工作者温馨提示:捡到废弃的电子探空仪可自行处理,不必交回当地气象部门。
固定在铁栓上的探空气球。
-09-:00:00:0什么是探空气球?记者带你揭秘八廓街附近“七点钟的气球”content_.html12探空气球飞到万米高空“把脉”天气/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