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息肉手术多少钱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看,放气球的人讲述你的故事
TUhjnbcbe - 2024/10/16 17:04:00
                            

看,放气球的人!

讲述你的故事原创施放探空气球的中国气象收录于话题#讲述你的故事26个内容

这些年,小编发现一条“流量密码”:只要是施放探空气球的短视频,播放量就低不了。那么,这些放气球的人,究竟是在做什么,大家深入了解过吗?

在我国,有个探空气象站,这些站点遍布你能想象的天南海北——从东北到海南,从滨海到内陆,从岛屿到高山、大漠。施放探空气球就是坚守在这些站点中的气象工作者每天的任务,无论下雨、下雪还是刮风。这个过程很忙碌,也不有趣,甚至有些危险。

正因为在全国每日准时升空的这些气球,我国才一步步成为世界范围内气球高空气象观测业务大国:我们的个高空站占全球总量6%,其中全球资料交换站89个,提交了占比全球共享资料的10%左右。

一起走近“放气球的人”,听他们讲述难忘的放球经历——

一次“出圈”的摔倒

讲述者:张凯霞内蒙古锡林浩特

11月6日,在入冬以来最强寒潮中,在锡林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前一天刚上完夜班的我继续留下来为气象数据加密报做准备。在风雪中,身高厘米、体重55公斤的我出门瞬间就被直径约1.5米的气球带倒在地,几乎下意识地迅速爬起来继续施放。

同事李艳随手拍下这个看似平常的场景,视频火了。

当时,我没考虑其他的事情,只想着要在规定时间内顺利施放探空气球。放完球回到办公室后感觉很尴尬,还好仪器没有损坏,左边整个身子都是疼的,左膝盖也有淤青。施放那么大一个气球,在大风中非常难控制,也是一个技术活儿。

参加工作的第一天,师傅就告诉我,气象观测员的名字会随着原始气象资料一代代传下去,这是一份值得骄傲的工作,更是一份责任。

放气球只是我们全体气象观测员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而我只是万千气象人中的一个。送走一次天气过程,还会有下一次,气象观测员就是这样一年一年地坚守,用时光书写气象人的奉献和无悔!

一份“跑丢了鞋”的体验

讲述者:肖鸿志吉林长春

长春国家基准气候站历史悠久,是世界气象组织首批百年气象站。我在这里待了很久,37年里,施放了1万多个气球。

记得有一次,风力达6级到7级,瞬间风速达到17米/秒左右,球一直朝地面用力摆,升不起来,我一边跑一边抓住气球头部昂起来的瞬间快速撒手。只见气球就像一根斜箭一样飞了出去。成功放球后我才发现,惊出一身冷汗,鞋也跑丢了。

每天准时,祖国的四面八方同时会升起个探空气球,是不是很神奇、很壮观?

师傅当年的话我还一直记得:“充灌探空气球一定要认真仔细,来不得一丝一毫的马虎。”其实放球我也很紧张,经常梦见探空气球怎么放也放不出去,一直到截止时间都没成功。从梦中惊醒后,想到在现实中放球没有失败甚感宽慰。每天看到施放的气球飞在蓝天白云之上,特别有成就感。

“极地放球”的经历

讲述者:张文千北极

年,我在北极完成了探空气球施放。

那年8月12日,我在北冰洋放此次考察第一个探空气球时,现场没有人带,放球前一天把出发前记下的要诀复习了一遍又一遍,几乎是硬着头皮上的。雪龙船左右晃动,风也很大,好在有队友帮忙,过程顺利。放球期间恰逢七夕,大家还纷纷在气球上写上对国内亲人的祝福。

第一个球放成功了,一直悬着的心也放下了,感觉这项考察任务后续也会顺利。北极地区增暖是全球平均的2倍到3倍,而北极尤其是北冰洋中央区是气象观测最为稀缺的地方之一,探空观测有助于我们了解北极大气垂直结构特征,为提高北极地区天气气候预测预估能力提供基础。

同时,我也对国内观测员很敬佩,我只是开展三个月的科学试验,而他们要长年准时准确完成任务,付出了无数个日夜的努力。

一个热带低压的惊扰

讲述者:许峰铭海南三沙永兴岛

祖国最南端的城市三沙市永兴岛,有“一日天堂、七日人间、一月地狱”的说法。我在海南省三沙市气象局工作快一年了。

今年7月6日,一个南海热带低压从永兴岛西南方向的海面穿过。相比台风,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天气过程,但对于一个新人而言,却是一个无比大的挑战。

在气球释放的瞬间,急促的风裹挟着气球直接从雷达正上方呼啸而过,雷达自动追踪功能已无法跟上气球。经验不足的我始终找不到气球的准确方位,突然,一句句急促的“方位减小、方位减小、减小减小……”的指令从对讲机中传出,那是在户外紧盯着气球飞行轨迹的副班的声音。我瞬间冷静了下来,不断调整方位和仰角,最终在放球后的22秒左右,将气球追了回来。

在接触这项工作之前,我以为很简单啊,就是气球带着一个探空仪,松开手让它自己飞,我们就坐在电脑前收收数据就好了。但实际并非如此,要做好这一项业务并不简单,这是一份天一天不能断、一次都不能错的工作,无论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

7月6日那次经历,至今都觉得手心冒汗,但也是这一次无比难忘的经历,让我这个“菜鸟”快速成长。副班一句句急促的指令如同天籁,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我还有同伴。

一枚“生日气球”的施放

讲述者:李承昊青海沱沱河

我是今年8月开始在青海省沱沱河气象站工作的。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探空气象站——位于唐古拉山地区,海拔.1米。

第一次自己操作放探空气球,恰好是我23岁生日的当天早上。

虽然有些紧张和不熟练,但是天气和风向都很好,早上7点15分,我准时施放了工作生涯中第一个探空气球。没有出现任何问题,看着气球带着仪器缓缓升空,想象着它即将飞到三万米的高空采集数据,我下班后还专门发了一个朋友圈,来纪念这个有意义的人生时刻。

来沱沱河之前,因为很好奇,我在网上搜索了沱沱河气象站。在《我爱你,中国》里,老站长王烈福的两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如果气球无法顺利升空,意味着沱沱河气象站今天在全球气象交换的资料中,将是空白。”“这些数据代表着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地区的大气运行和气候状况,对研究整个青藏高原的气候环境乃至全球气候变化都有重要价值”。我突然就意识到了自己这份工作的重要性,也更加坚定了我干好这份工作的信心。

一套独特经验方法的磨炼

讲述者:夏卫祖上海

年以来,受上海台风研究所邀请,我在台风试验追风团队中主要负责探空气球施放。

作为追风团队骨干,从年“韦帕”到年“烟花”,我多次参与台风外场观测试验。尤其是在年“利奇马”台风试验中,团队首次在台风环境下施放臭氧大气球;在年“浪卡”台风试验中首次施放二次探空气球,均获得成功。经过多年野外台风环境下施放气球的磨炼,我琢磨出自己一套独特的在各种风雨条件下施放气球的经验方法。

在台风环境下施放气球——

首先,要挑选比较空旷的地方,障碍物对施放探空气球有影响;

其次,考虑在充灌气球过程中使气球不被大风吹爆,队员必须紧握气球的末端不能松手,施放大气球末端一般需要两人配合,如果充灌气球过程末端队员松手,气球必被大风吹爆;

最后,等待放球时机,当风相对小一些或感觉有向上的拉力时,果断让紧握气球末端的队员松手,采用顺风助跑方式施放探空气球。

在台风环境下,队员之间配合默契才能成功施放气球。

一次“20个错情”的驱策

讲述者:刘立辉河北邢台

我从事高空气象观测已有25年了,却还记得第一次放球的那个早上。

那天,我一早就起来忙活,想要一个“开门红”,也想向师傅闫恩菊证明他可以做一个合格的高空观测员。

然而,气球完美升空时,我却忘了按下计算机的放球同步键。等老师检查时,已经错过了90秒。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用了一切手段还是没有挽回这次的资料,我和老师都被统计了20个错情,老师全年不能评选全国优秀观测员。哭过,懊悔过,走过25年,后来我遇到过很多艰难的时刻,但都坚持了下来。

放不出去球、放出去了接收不到信号的噩梦,每个高空观测员都有,而且是经常性的,我梦到施放了40多分钟了,怎么气球位置的仰角和方位角一直变化很小,几乎不动?等我去看才发现,气球还被绳子拴在放球点。

但这一切都即将改变。中国气象局将逐步升级探空观测系统,新一代观测系统在探测精度、自动化、智能化方面都有了飞跃提升。那时,新的观测系统会赋予我们新的任务,也对下一代的高空观测人员在资料分析、应用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他们,在暴雪中放气球

他们,在极端暴雨中放气球

他们在9级大风中放气球

未来

对于放球的人来说

梦,还是会有的

但,不再是噩梦了

而是我们探索高空风云的

梦!

广告

中国气象报社

作者:中国气象报全媒体记者赵晓妮简菊芳金泉才符晓虹张晓霞通讯员徐静孙克敏佟津赵兵科

专家顾问: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正研级高工郭启云

原标题:《看,放气球的人!

讲述你的故事》

1
查看完整版本: 看,放气球的人讲述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