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翻看朋友圈,一个朋友感慨道:或许不是年味儿淡了,而是能够真正体会到过年的快乐的人,已经不是我们这一代了。
过年的乐趣由自己的心境决定看到这里,还真有这种感觉,是啊,恍惚之间,人到中年,面对过年,好像真的没什么兴致了……
说起过年的快活,真正还要数小时候,虽然家里很穷,但过年的兴致很浓!
大人们有大人们要忙碌的事情,小孩子可不管这些,即使是被娘老子刚刚骂过甚至是揍了一顿,可是难过的时间超不过一顿饭,就又会没心没肺地疯起来,认真地沉浸在自己的快乐中。
现在想起来,那时候过年的快乐无外乎是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还有压岁钱。
记忆中的春节是一个宁静祥和的日子先说吃的吧,一进腊月,父母就会极尽所能地准备所谓的年货,杀猪,炸货,家家如此;宰几只小公鸡,小公鸡不下蛋嘛,留着也无用;买几条冻鱼,那时候没有活鱼,都是鱼贩子从外地拉来的冻得硬邦邦的冻鱼;必备的干货有黑枣,红枣,葵花瓜子,花生,记得有几年瓜子花生还是生的,需要妈妈自己炒熟的;再买一些豆腐,然后切好块,在院子里冻好,压粉条,也要冻好;还要趁亲戚或是邻居家的车(拖拉机)去乡里买一些菜,无非是一捆芹菜,两把腐竹,几袋人造肉,二斤水果糖,然后再买上一箱子白酒,一些饮料……就这样,父母给全家打点好了整个腊月和整个正月的吃食,是为备年货。
迎春花开的时候,就要过年了记忆最深的是,干货从买上的时候就可以少吃一些,而我最惦记的饮料却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喝的,第一顿往往要等到二十三过小年,然后就又停了,直到年村,也就是除夕,这个时候可以顿顿喝了,不过要限量的,因为毕竟是有数的,用妈妈的话说就是,东西就那么点,喝多了就少喝几顿,喝少了就多喝几顿。所以,我和妹妹每次每人一口杯,绝不多喝。记得有一次,妹妹倒的时候不小心碰洒了一杯,别人并没有说什么,她自己倒哭了起来。因为,饮料是有数的,我们家和二爹家合伙买了不同口味的两箱子,然后每种口味各半箱,再拼成一箱子。就这样,村里的有些孩子们还羡慕呢,因为他们家根本不买成箱的饮料,只有橘子汁或者小香槟……
除了吃的,然后盼望已久的就是那身过年的新衣服了,不论布料款式,不论薄厚大小,只要是有一身新的就好。于是,往往妈妈给我买的衣服,三年以后我穿起来还是显大,这也成为我们一家到现在还一说起来就笑的事情。虽然如此,穿新衣还是我心中最盼望的事情之一。
接下来就是玩的了,不用说,对于男孩子,最有吸引力的就是打炮了。鞭炮拆散了,装在兜子里,点上一段香,逮住什么都能炸,炸土堆,炸牛粪,炸毛驴……比鞭炮更有劲的麻雷子,是最称心的,可是往往父母不让玩,怕出事……
最盼望的就是初一问好挣压岁钱了,虽然有时候有的亲戚给你准备的只是一把糖或是几只烟卷儿。
可是往往这个时候,心里又矛盾了。为什么呢?想要钱可是不好意思问好,于是,进退两难,扭扭捏捏。可是,最后却还是问了,因为,毕竟钱可以买自己想要的东西,豌豆枪,泡泡糖,带哨子的气球,小喇叭,甚至有打子弹的左轮手枪……这些,都是平时想都不敢想的。可是,大多数情况,妈妈是不同意拿压岁钱买玩具的,她总是说:别花了,放起来等有用的时候再花,这都是咱们家的钱换来的,不是大风刮来的。每当这时候,我只能是气得胸脯一起一起的,可是又不敢反抗,最多是躲在墙角抹两把眼泪。不过,没过一会儿,就又有好玩的事儿吸引我了,这件不开心的事也就忘了……
孩子们心心念念的压岁钱时至今日,自己也有了孩子,岁至中年,感觉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淡了,只能在回忆中品味过年的乐趣。正如朋友所说,真正体会到过年的快乐的人,已经不是我们这一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