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医笔记
Medicalnotes
当春兰开始在书房里散发淡淡香气的时候,浅浅岁月翻开了丁酉年的日历。一段就医往事,慢慢地在心里萦绕,开始被素描成文。
是的,我终于还是没能等来我的二宝宝。是的,3年就医路还是没能达成我的诉求。但是,如果一场疾病、一场治疗能改变一个人对生活的认识和态度,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伟大和幸运?而我,刚好遇上。
生病的那些日子里,怀疑过工作的价值、生活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而在红房子的就医路上,我开始学会了面对和选择。从妇科疾病到中医调理到试管之路,经历了害怕、沮丧和茫然,经历了红房子医者陪我一路上共同渡过的那些日子,也看到了病友们在各种不易的生活状态下依然积极地前行,有那么一瞬,豁然开朗,才发现,自己最需要的是面对和满足。
医者,治病,更是疗心。不管是否成功,我们,都被暖暖地治愈。
“浓浓的亲情,可以遮挡风和雨,是我所认为的人生路上最好的陪伴。所以,二宝,是我想给大宝最好的人生礼物,不是钱,也不是房子。”这样的一个小小愿望老早就有了,直到单独二胎放开,才得以开始去实践。同时,也觉得自己是如此地幸运,身逢其时地有了这样一种可能。
我是从年*策放开那年开始备孕的,却先后经历了年10月23日的一次宫腔镜手术和年5月23日的一次宫外孕手术。伴随着伤心的泪水和紧张的汗水,我和我的二宝宝擦肩而过。
宫外孕复查后发现,曾在7个月前宫腔镜手术解决的子宫息肉又开始生长了,同时,在剖腹刀口处出现了子宫内膜异位的可能。
从那以后,也许是生理的原因,也许是心理的原因,我的身体出现了问题,晚上开始一夜一夜地失眠,白天时不时地会经常性的头痛,是痛到心里的那种疼。二宝宝的梦想,开始离我渐行渐远。
年8月底,一次偶然的机会,朋友带着半信半疑医院。那时的天气,和医院的名字一样,骄阳火红,热得可以沸;那时的我,因为不再敢有所想法,而无所求地开始了自己的红房子就医之路。经过前两次B超、验血和妇科检查后,初步确定内膜异位暂时排除可能,接下来,我需要进行的是宫腔镜手术,第二次进行子宫息肉清除。
你若在战场,必是花木兰将*
恐慌的那一瞬间,我遇上了一个可以依靠的医者。
害怕,是因为我很胆小,可以用恐慌来形容。我害怕妇科手术,可一做宫腔镜就是三次。所以,我很担心,我担心的:一是对手术本身的害怕;二是不晓得能否挂上汪清老师的号;三是宫腔镜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手术,这样的手术,汪老师会亲自来做吗?
然而,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首先是挂号问题,汪清老师宁可放弃自己休息时间,也尽可能地给远道慕名而来的患者看病。我顺利地看到门诊并预约好了手术日期。
年9月18日,第二次宫腔镜手术,在红房子杨浦院区进行。那一天,正赶上义诊,医院里人山人海,连走廊里都站满了是就诊的人群。医院著名的宫颈科专家,每日的就诊患者在号以上,义诊日就更多了,这一天排期手术的患者有11位。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普通而热闹的日子里,我顺利地进行了手术,并且是汪老师亲自主刀。
术后,听日间病房的病友说:因为义诊,今天汪老师的门诊快突破号了。很多患者从外地赶来,汪老师不忍回绝每一位身处疾病的患者。又是因为今天门诊特别多,汪老师没有午饭,就开始了预约好了的手术。和每天一样,不论手术大小,汪老师都亲自主刀。和每天一样,汪老师会特别晚下班,可能会更晚。
这是病友所说,而我所见的,是在手术室里汪清老师。
手术室,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是医者帮助患者战胜疾病的地方。在这里,无论你曾经怎样,现在你都在等待着未知等待着命运,每一个患者脆弱地像个小孩子,只会用渴望的眼神,期待着主刀医生的帮助和鼓励。
当我在手术室里看到汪老师的时候,她像极了一位女将*,坚定而气势磅礴,却不乏亲切:“不好意思啊,让您等了,今天中午有11台手术要做。听护士说你一直很害怕,不要怕的,这是一台很小很小的手术,我来主刀,放心吧。过程中你会慢慢睡着,因为我们有麻醉,好好睡一觉,醒来手术就结束了。”
不慌、不忙、不乱,还体贴入微地个性化关怀,看着手术室里的她是如此的威武大气,让我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了花木兰将*。
原来,医院的大医生,并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
你若相信,百草神木皆可入药
沮丧黯然的时候,我遇上了一个可以给我解惑的医者。
妇科方面的问题暂时解决了,有了前面的经历,接下来需要调理的是内分泌。
说是内分泌,其实更多的是内心的桎梏,对未来的无法预知,整夜地失眠,新陈代谢也已经紊乱。想起自己的二胎之路,一路波折,一路手术,对自己的身体也已没有了信心,黯然神伤。这样的我,抱着不敢太多求的迷茫,开始预约了传说中许钧老师的中西医结合门诊。
首看许老师的门诊,根据我的状态,他很清晰地告诉我,我接下来需要做的事,然后,从每个细节很耐心地教会你。和所有的患者一样,我总会问一些在心里一知半解的医学疑惑,这些“民间方子”或是来自百度,或是来自道听途说,总之,把自己弄得一点信心都没了。焦虑、疑惑、困难,在许老师面前,一股脑儿倒出来,许老师用他的医学知识一一回答。你问一句,他会回答很多,尽可能详细地解释我的问题,而且通俗易懂。看许老师的门诊,他会另外嘱咐你,平日的饮食和休息作息,让我感觉像是一位兄长在跟自家妹妹唠家常。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你很难想象这是一场就医经历。因为,每回门诊,总像是预约了一位老朋友,在聊自己的生理健康,只不过没有生津的茶汤相伴而已。平缓和善的答疑,心里也就释然了许多,不再茫然了,按医嘱后,身体全方位复原。
茯苓、白术、*参、当归、葛根……这些带有香气的仙草是药到病除的良方,也是许老师的亲密工作伙伴,他和他的这些伙伴一起,帮助了无数姐妹和家庭。语速不快,音量不高,微微带着笑,很是温和,是许老师门诊的特点。因此,就诊的大小姑娘们没有一个害怕他的,并且还会打破砂锅问到底,再长的队伍也是心甘情愿地排。而许老师则会心心定定地时而搭脉时而问诊,不急不慢,一个个来,照顾到每一个患者的情绪,像老朋友一样地聊病情聊方案,耐心解答所有的疑惑。长长的队伍细细地看,常常是拖到最后一个病人就诊完毕,早过了午饭时间,又还没到下午上班时间,便开始了新一轮的门诊。
中医曾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医学之一。“一切一问候,签方盈双袖,白衣秉丹心,杏林有春暖。”对中医学家许老师的把脉,患者如是说,只是因为,她相信。在许老师的循循善解下,从心到身,立竿见影。
原来,名医并不像传说中的那样神秘,他会毫无保留地用他的医学知识,给你解惑释疑。
你若不弃,我便全力以赴
心存心愿的时候,我遇上了一个愿意陪着我去实现愿望的医者,亦师亦友。
茫然,是因为我还有愿望,只不过这个愿望可以用渺茫来形容。
经过宫腔镜手术和中医调理,医好了身体上的不适,那个藏在内心深处的愿望,开始继续生长,若隐若现。世界若大,我们很小,要是有人相伴,不会觉得孤单。
年的三八节还没有到,小棉袄给我写了一封信,让我的心里再次燃起了二胎愿望。
因为年龄,我这个岁数面临着卵巢功能断崖式下降;因为身体(一侧输卵管不通,一侧输卵管通而不畅,右侧卵巢修补),我自然怀孕的可能几乎为零。试管婴儿成了我最后的希望,我多么希望我还年轻,我多么希望我能自然怀孕,可我不得不,为了自己心里那个小小的愿望,一无所知而勇往直前地走进了集爱(医院的试管婴儿中心)。
“我的愿望,是尽可能安全地给她们一个健康的孩子。”这是集爱孙晓溪教授的心愿。我是如此的幸运,遇到了一位和自己有着共同愿望的医者,还没开始就医,我在我的心里,已经把孙教授当作自己的知己。开始就医后,发现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其实,我成功的可能性是10%-15%。因为年龄和身体等条件,根据合理的医学判断,我试管胚胎移植着床的可能性很小,抱婴率就更低了,应该不会超过10%。我进行了一次取卵手术,因为适合的个性化方案,幸运地配成6个卵宝宝。随后又进行了一次宫腔镜检查和三次移植手术。
孙教授一次又一次用精准医疗的方法,根据我每个阶段的身体条件,为我制订个性化方案。在每一次周期中,教授把和我们共同的希望注入方案,把期待、喜悦和失望的难过一次次藏在心里。面对试管婴儿,我们不像医患关系,更是亲密伙伴,有着共同的期待和守候。这样的就医经历,让我感动,每每坐上开往魔都的火车,想起集爱的胚胎宝宝和孙教授,总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在走这条艰难而又未知的试管之路。
其实,徐姐姐成功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徐姐姐来自古朴韵雅的安徽,我们每一个就诊姐妹都知道她的故事。姐姐的儿子是为了救落水儿童牺牲的,为了传承哥哥的精神,徐姐姐走上了试管之路,想要给儿子生一个弟弟或妹妹,她要给他(她)讲哥哥的故事。一路上,给予徐姐姐最大支持的就是孙教授和他的团队,从治疗方案到爱心补助,全方位给予支持。集爱的天里,会遇到各式各样的患者,相似的病患,不同的家庭,有了各种各不相同的医疗之外的人文关怀和爱心补助。
在所有患者的心里面,教授不仅仅是鼎鼎有名的沪上名医,更是患者身边那个善良的人,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你若不弃,我会全力以赴。”初听,还以为是暖暖的告白。是,也不是。这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医者对一位普通患者的鼓励。这句话,在当时,暖了这位患者很脆弱的心,很久很久;这句话,曾经,让这位患者在看似望而却步的求医路上,选择继续前行;这句话,在现在,让这位患者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学会了:选择不放弃。这位患者,就是我,这位医者,就是孙教授。
教授是医学专家,可他更像是可以一路陪着你去实现愿望的导师,平易近人,希望再小,也不会轻易放弃你。
说了这么多,
我交待一下现在的自己。
医学的事情,往往因人而异,不是说不清道不白,而是每个生命个体每个时间阶段情况各不相同,我这个年龄段做试管,除了勇气和耐心以外,可能还是需要一些运气。
带着对集爱姐妹们的祝福,带着在红房子调整好的身和心,我选择了尊重现实,回归到了自己原本的生活中。
现在的我,明白了凡事尽力就好,顺势而为,不必在意结果;也明白了,不易的人各不相同,我依然还是那个幸运的人。
暖暖的人情,在如今,好比新鲜的空气和纯净的水源,十分珍贵,很多人衡量一切的标准,可能往往会都以利都以益为先,在各种社会关系上,让人只好驻足。因为害怕于社会上所说的医患关系,医院门口徘徊;可现在,每每回想起红房子的就医往事,心里总是会温暖,红房子就像一个老朋友的家,自己曾经去聊过天、串过门。
听到过这么一句话:为别人点亮自己的生命之灯,这样,在生命的夜色里,我们才能寻找到自己的平安和灿烂。
写到这儿,我觉得我可以搁笔了,因为,纵有千言万语,也道不完也写不尽。此时,一首《共同渡过》在书房里轻轻萦绕:暂别今天的你,没什么可给你,但求凭这阙歌,谢谢你风雨内,都不退,愿陪着我……
我想,浅浅岁月,低谷人生,很庆幸,有红房子的医者陪我一起,共同渡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